工作中的张海波(右一)
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淑丽
1月31日是除夕,下午5点多钟张海波一下班就匆匆赶到了父母家中,妻子赵春红早已准备好了年夜饭和包饺子的一应用具。张海波父子俩一进门,一家人立即热火朝天地开始包饺子,等热腾腾的饺子上桌,一家人吃完团圆饭,这个年就提前过完了。因为一到7点半,张海波就要动身返回单位值班,这10多年来,即便除夕他不值班,也会习惯性地返回单位巡查设备,家里人早已习惯并默默地支持配合着他的节奏。
1.有一种追求叫执着
张海波,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杂货公司散粮部部长,党支部书记,高级技师,高级工程师,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中华技能大奖、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;党的十九大代表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。
1987年,19岁的张海波从秦港职高毕业后,分配到秦港第五装卸公司当了一名电气维修工。初入港口的他被现场高机械化设备程度所震撼,不禁萌生了“要征服这些庞然大物,做一名一流港口技术工人”的决心。为了这一最朴素的梦想和追求,他一头扎进自己热爱的电气工程领域,数十载如一日地孜孜以求,终获繁华满枝。
“一个人在技术方面要想有所成就,就必须舍得付出。”张海波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知识、钻研技术上,他自学了PLC控制系统、软件工程、自动控制等50多门专业课程,取得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。他还将家里的阳台开辟成了自己的电气实验室,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各种电子线路的试验中,买来各种电子元件组装研究,光最基础的电路板他就手工制作了一二百块,装了满满两大箱子。
工作时,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,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的、怎么修理的,他都详细做好记录,准确掌握门机各结构的性能参数。晚上仔细阅读从单位复印来的100多页德国门机图纸,白天则在门机上一遍遍比对、印记位置,从入门、到熟悉,再到深入。
随着技能的不断积累,张海波在工作中逐渐总结摸索出一套快捷、独到的维修方法,他总结出的“复杂控制柜线路故障排除法”使故障处理速度提高了20倍。他参与主持的“降低电子秤故障次数”“降低散粮装车系统故障率”项目分别被国家和交通运输部评为优秀QC成果奖……35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大小技改、合理化建议170余项,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、节约资金达7200余万元。
2.有一种真爱叫成全
对于张海波的妻子赵春红来说,她嫁给了张海波,但是单位才是张海波真正的“家”,设备才是他悉心呵护的“真爱”。
维护、排障、抢修、调试、安装……为给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,张海波每天风雨无阻地巡逻在散粮站的各个角落,几乎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匆匆出门,晚上经常不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,凌晨可能忙完工作刚刚入睡,破晓时又突然接到抢修电话……对此,一开始赵春红也抱怨过,却被他的执着和痴迷而打动,慢慢地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他,默默地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务,悉心照顾好老人和孩子,让他没有后顾之忧。
“家务主要是妻子干得多,我不太擅长,看见锅台我就脑袋疼,看到她太累了,我也会主动给她做顿饭,能做熟,味道也还行吧?”对于妻子的付出,张海波一直是感恩于心的,一有时间他也会帮妻子打打下手、择择菜、修理修理出了小故障的家电。家里最受益的就是因为他的存在,家电永远能正常运转,妻子打趣地说他“能气死卖电器的。”
3.有一种传承叫父子师徒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最好的老师。看着父亲作研究长大的张钧禹,耳濡目染,从小就喜欢探究各种机器部件,后顺利考入大学,选择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研究方向,大一时他设计的自动旋转课桌椅就申请了国家实用专利。
然而在少年张钧禹的眼中,父亲张海波一直是忙碌的,他的大部分时间是给单位的,在家时,不是在做电子实验,就是在看书、看图纸,极少有时间能陪陪自己。
直至6年前,张钧禹大学毕业,受父亲引导,报名考入了河北港口集团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秦港九公司,成为一名机械技术员,负责港口设备维修保养,他才深深理解了父亲对这片海港的热爱。
“工作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。”“专业领域的知识一定要学深学透,万变不离其宗,专业素养和基础打得牢固,才能发现问题并立即做出反应,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。”……张钧禹上班之初,张海波的这些谆谆教诲,早已成了张钧禹工作的金科玉律,并让他受益匪浅。
如今工作6年的张钧禹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,2018年他参与设计的洒水除尘设备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每当看到,夜深人静之时爷俩一起探究设备改造技术的情景,赵春红都忍不住露出由衷的笑意。
不只对儿子,张海波的技术传承是无私的。如今以他名字命名并由他主持的张海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,正不断发挥着技术攻关、带徒传艺的示范效应,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改创新项目54项,大力开展职工培训,开展PLC、液压技术、筒仓安全等培训20余次,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,成功承办杂货公司电工技术比武4次,编写职工培训教材19余万字。
4.有一种奉献叫无悔
有一种荣光是为祖国自豪,有一种付出叫奉献无悔。
张海波是北京冬奥会火炬手,排在第223棒,当他站在大境门城楼正上方,手持火炬完成63米的火炬传递和交接时,内心的自豪与激动无以言表。
事隔多日,那股涌动的激情依然澎湃在胸,张海波黙黙地将其化作了前进的力量。除去当火炬手的两天,这个春节七天张海波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,白天是正常上班,晚上8点之后是值班。“加班是常事,无所谓上班下班,只要有事随时就得上。”这样的工作节奏把单位里的年轻技术员都累病好几次了,张海波时常庆幸自己身体素质好,比较抗造,燕感叹“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时间不够用,自己却无分身之术!”
为联合攻克技术难关,去年9月份张海波大师工作室与唐山、沧州两地联合成立了秦唐沧创新工作室联盟,目前联盟攻坚的大料头抑制系统智能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,成功后,操作员只要输入设定量即可实现平稳地智能流量控制,并减少卸粮中的撒露和环保问题,成为港口智能化升级的又一助力。
筒仓老化严重,粮食系统防火防爆要求非常高,轴承升温有可能引发筒仓爆炸,必须给主要轴承安上无线测温系统,此外,电子秤系统更新、刮板机大修、散料自提系统安装、照明系统改造、轴承无线测温系统安装……十几项技改工作都在不断推进中,或提上日程,张海波和他的团队们就像陀螺一样,一刻不停地飞快运转着,与时间赛跑着,用他们的汗水铸造着港口更辉煌的未来,助力强大的祖国早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(照片由港口集团徐丹提供)